目前分類:哲學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1.生於阿爾及利亞,父親是法國人,母為西班牙人。小時候的卡絕不向貧窮與疾病投降,小學起便半工半讀,終於獲得哲學學位,後從事新聞工作,1930年代組織一個劇團,第二次世界大戰參加法國地下抗德組織,創辦地下報紙戰鬥。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,1960年因車禍去世。


notimetosl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1.以神學形式起源於丹麥
始祖丹麥人齊克果(1813~1855), 主張個人的覺醒,從感性生活層面,跳躍到倫理生活層面 ,甚至跳到宗教情操處,在內心與上帝交往,而完成自身 個別的存在。他於1852年提出「存在先於本質」,是存在 主義的定律,其思想可見齊克果日記。齊克果被稱為「存 在主義之父」,其思想被冷落半世紀。

notimetosl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存在先於本質
人的存在是受到時空的束縛,是命定的,沒有任何人徵詢過你的意願。由命定所獲得的是「存在」,而由自由所創造的則是「本質」。人生就是在命定的存在中,利用自由,去創造自己的本質,因此存在先於本質。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,都可以用自身的努力加以改造。人生的存在好比一個容器,是天生的,但容器要裝什麼,則由個人的自由意志決定,是人自己後天創造的。

notimetosl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馬塞爾幼年喪母,深刻體驗了孤獨。他學會以戲劇來製造對話機會,八歲即寫過兩篇劇本,此後一直以文學創作來展現他的思想。哲學方面的代表作為《形上日記》,亦即以日記寫下他的形上沉思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他體驗了「存在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,不能被當成抽象的號碼或數字。這位法國哲學家特別指出:「是」不等於「有」,「奧祕」不等於「問題」,以及「我與你」不等於「我與他」。從這三點可以引發正面而積極的入世情懷。


notimetosl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海德格是德國哲學家,在納粹統治德國期間,曾受命擔任弗華堡(Freiburg)大學校長,後來因為反對納粹暴行而與之決裂,但是接受校長一職的行為,仍然為人詬病。學術與政治之無法相容,由此可見一斑。海德格在哲學界的影響極大,其代表作《存有與時間》(Sein und Zeit),更是廣受研讀與討論的當代經典。他雖然否認自己與法國的沙特(J.P. Sartre,1905-1980)(注8)屬於同一陣營,但是大家都將他們歸在「存在主義」的名下。以下簡單介紹他的思想,便知其中道理。


notimetosl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雅士培是德國人,也是生活體驗比較特別的哲學家。雅士培患有先天性心臟病,從小就隨時感受到死亡的威脅。他曾獲得醫學博士,後來擔任心理學教授,再轉任哲學教授。不過他對大學哲學教授頗反感,認為「他們並不處理與生命真正相關的問題。他們給我的印象是自負,而且固執己見。」由此不難想像他與同事相處不睦。在納粹政權控制德國時,他也備受壓力,因為他的妻子是猶太人。若不是盟軍及時攻進海德堡,他們夫婦就被送往集中營了。這些都是他生命中的「界限狀況」。
 

notimetosl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尼采是德國人,同樣出身於具有宗教背景的家庭,家中信仰路德教派(基督新教)。然而尼采年紀很小就對宗教信仰產生懷疑,上大學之後更進而主張無神論,後來成為著名的無神論者。
尼采的身體不好,看來蒼白而虛弱,但是思考相當深刻,看人時目光如刃,似乎能夠穿透人心。尼采可稱為是天才,二十五歲尚未拿到哲學博士時,已經被聘請為希臘文學的教授。然而他的哲學背景卻使他同時遭受哲學界和文學界的排擠,再加上本身口才並不好,個性又相當憤世嫉俗,導致他的教學生涯並不很成功。

notimetosl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齊克果
討論存在主義,可以從「存在」一詞的特殊用法談起,而第一位必須提到的人物就是齊克果。

notimetosl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